这里的小展厅,是指在100平方以内的展厅,我从“展厅的大方向把控和3D效果图细节”两个方面来简单聊聊。200平及以上面积的展厅,参考性相对弱些,但大致做事的思路是相通的。
展厅风格的倾向,有点像家装的看效果图,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。不同的是,企业展厅除了需要结合老板的喜好,更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的调性、行业的属性、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多因素,放在一起综合考虑,需要设计方对甲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,才能有相对精准的方向判断。
每个企业的风格喜好都不相同,可以参考一些设计网站上的一些作品。也可以交给设计方去构思,不过甲方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,最好自己先去看看参考网站,建立一些基础审美,知道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普通的。
展厅的预算明确非常重要,它是出3D效果图的一个核心参考指标。小面积(50平方)展厅的预算一般在20-30万左右,一般超不过50万,多媒体硬件和数字化内容不含在内(预算无底的)。预算含糊不清,很容易造成后期的设计冗余和时间精力的浪费。
有了相对明确的预算区间,策划就要进入到主题构思阶段了。这里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主标题的文字,也可以是通过logo延伸出的一套视觉系统。面积小不代表需要“满铺”,更需要考虑上墙内容版面的精炼程度,从参观者的体验来讲,空间“留白”依旧很重要,否则很容易“上头”。
主题确定,就要拆解上墙的内容篇章了。篇章拟定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“重点”来拆解,跟“企业宣传片&宣传手册”拆解有相似之处,只是内容摘选会更“重中之重”。参考这两者有一个前提,就是这些内容是经过细心打磨过的,且2-3年之内不会轻易变动的。愿景规划除外。
我们前几年帮客户做一款数字内容APP,从框架拟定开始,到最后落地交付,前后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,仅内容打磨就花了一半的时间,所以篇章拆解一定要全面、深入、细致,前后反复讨论&考量,慢工出细活,这个阶段的工作量最消耗时间。
明确了具体的板块之后,就要来分别看看每个板块的内容承载量了。内容承载量和呈现方式直接关联,呈现方式大致分为图片、文字、视频、实物(项目案例的3D打印还原)、多媒体技术。
承载量最少的载体是广告制作类,最大的是多媒体设备。
广告制作一旦上墙轻易不会动,空间占比较大是典型特征,对于本来就小面积的展厅而言,无疑是空间浪费。所以广告制作类的占比越少越好,如果一定要用,且内容更换有些频繁,可以考虑用超薄软膜灯箱或磁吸贴材质。
剩余的空间,除了功能一体机或拼接屏之外,建议以多媒体设备+数字内容结合的方式呈现。优点在于,承载的内容量更多、形式更丰富更灵活,更便于内容更新,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优先考虑这种形式。
展厅的大方向把控基本聊完了,下面讲讲3D效果图上容易忽视的一些细节。
包括四个方面:电柜的位置、窗户的设计、门的设计、3D效果图的即时更新。
电柜的设计,一般在门右侧那面墙的角落里,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规划阶段图纸上的一个设计缺陷,完全没有考虑到这面墙的利用率,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展厅的窗户设计。
先说电柜,门的右侧这面墙一般是主视觉,形象功能为主,一旦有电柜的存在,它在效果图上的位置就很尴尬。含在整个空间内吧,它就像一个“创口贴”,直接影响整面墙的利用;空出电柜的空间吧,又白白浪费了1-2米的空间。最好在展厅图纸设计阶段,就把这些问题提前考虑进去,包括窗户和门。
小面积展厅,窗户完全可以不用考虑,把窗户的空间省出来,反倒能增加很多展示的墙面,这也是图纸阶段的一个问题。
门的设计也是如此。门开到底,干脆把门的这面墙空间用完,不要占另一面墙的空间。现实是,门开直了以后,直接占了两面墙的空间,留了一个孤零零的角落在那。现在的会议室一般也会做文化墙的设计,如果门这个问题存在,也直接影响文化墙的设计。
这些在我看来,都是建筑施工方和装修总包单位图纸设计阶段预埋下的问题,等到我们这类展厅服务公司介入的时候,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改变,只能牺牲墙面空间或增加成本重新整改。我们这次直接封掉了两扇窗户,得以保留了一整面墙,否则利用空间就更少。
3D效果图的及时更新,是常识也极为重要。
每次客户有修改意见,我们都需要在效果图中同步更新,但有的时候人会偷懒,觉得小问题改不改没所谓。就是因为有这个“思想“存在,有时小细节就会造成大问题。
比如展厅立体字,发光和不发光的效果,看似只是有灯带没灯带的区别,实则背后还有一个“空间占用“的大问题。
如果效果图没有及时更新,就不会联想到场地空间占用“墙面厚度”的差异,也不会直观看到不发光效果的“暗淡”,更不会想到使用其它材质,来替代接近发光的效果,这些都是一连串的隐患。我们能看到的问题,跟客户能看到的问题,细致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,所以这个工作量不能省。